18520120235

新闻资讯

最新新闻资讯 诚信 创新 严谨 团结

云浮市霓辉科技有限公司
联系我们 Contact Us
联系人:李先生
手机:18520120235
13632462107
地址:云浮市新兴县新城镇红木家具产业园02-1504地块
邮箱:934697391@qq.com

如何提高脱模蜡在铸造与压铸行业的应用比例?

所属分类:行业新闻   2025-07-14 22:27:46   人气:390
提高脱模蜡在铸造与压铸行业的应用比例,需从技术升级、场景适配、成本优化、行业协同等多维度突破,结合行业痛点(如高温稳定性、环保合规性、铸件精度要求)针对性解决。以下是具体路径与措施:

一、技术升级:突破性能瓶颈,扩大适用场景

脱模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脱模效率、耐高温性、残留物控制,需通过配方创新打破现有应用限制。

1. 开发耐高温型脱模蜡,适配高压高温工艺

  • 痛点:传统脱模蜡在压铸(如镁合金压铸温度 650-680℃)、高压铸造(如汽车缸体压铸压力达 100MPa 以上)中易分解,导致脱模失效、铸件表面缺陷。
  • 解决方案
    • 引入纳米级耐高温填料(如石墨烯、氮化硼),提升蜡基材料的热稳定性(耐温可达 800℃以上)。例如,某企业研发的石墨烯改性脱模蜡,在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压铸中,脱模成功率从 82% 提升至 99%,且使用寿命延长 3 倍。
    • 采用 “蜡 - 硅” 复合体系(如聚烯烃蜡与甲基苯基硅油共混),兼顾润滑性与耐高温性,适配航空航天钛合金低压铸造(温度 700-800℃)。
  • 应用效果:此类产品可覆盖传统脱模剂(如硅油、矿物油)难以应对的高温高压场景,在压铸行业的高温工艺中替代率可达 30% 以上。

2. 推出环保型脱模蜡,契合政策导向

  • 痛点:传统溶剂型脱模蜡(含苯类、酮类溶剂)因 VOCs 排放受限,在环保严格地区(如欧盟、中国长三角)应用受阻。
  • 解决方案
    • 开发水性脱模蜡乳液(以乳化剂稳定的微晶蜡、蜂蜡体系),VOCs 排放量降低 80% 以上,符合中国《铸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39726-2020)和欧盟 REACH 法规。例如,某品牌水性脱模蜡在华东压铸集群的汽车轮毂生产中,替代溶剂型产品后,环保检测通过率从 65% 提升至 100%。
    • 生物基脱模蜡(如棕榈蜡、大豆蜡衍生物),可完全生物降解,在欧美高端铸造(如医疗设备精密铸件)中已实现 20% 以上的替代率。
  • 应用效果:环保型脱模蜡可进入此前被水性硅油、植物油脂类脱模剂垄断的市场,在砂型铸造、锌合金压铸等中低要求场景的应用比例可提升至 15%-20%。

3. 研发多功能型脱模蜡,提升综合性价比

  • 痛点:单一功能的脱模蜡需配合其他助剂(如防锈剂、离型剂)使用,增加工艺复杂度与成本。
  • 解决方案
    • 集成 “脱模 + 防锈 + 光亮” 功能:在蜡基中复配防锈剂(如羊毛脂衍生物)和表面光亮剂,适用于户外铸件(如农机配件),可减少后续清洗、防锈工序,综合成本降低 15%-20%。
    • 低残留型脱模蜡:通过分子设计(如引入极性基团),使蜡膜在铸件表面附着力弱,后续清理(如抛丸、酸洗)效率提升 40%,适配精密铸造(如齿轮、叶片)对表面光洁度的高要求。
  • 应用效果:在精密铸造领域,多功能脱模蜡可将应用比例从目前的 8%-12% 提升至 15%-20%。

二、场景拓展:针对细分领域定制化适配

不同铸造 / 压铸工艺对脱模蜡的需求差异显著,需精准匹配场景痛点,填补现有脱模剂的性能空白。

1. 砂型铸造:解决 “粘砂” 与 “表面粗糙” 问题

  • 现状:砂型铸造以廉价矿物油、废机油为脱模剂,易导致铸件粘砂(砂粒附着表面)、清砂成本高,仅 5% 以下场景使用脱模蜡。
  • 突破点
    • 开发 “蜡 - 树脂” 复合脱模蜡(如微晶蜡 + 酚醛树脂),喷涂后在砂型表面形成致密保护膜,隔离金属液与型砂,粘砂率从 15% 降至 3% 以下。
    • 针对大型砂型铸件(如机床床身),推出高附着力脱模蜡(添加硅烷偶联剂),避免脱模时蜡膜脱落导致局部粘砂,适配性提升至 90% 以上。
  • 预期效果:砂型铸造中脱模蜡应用比例可从 5% 提升至 10%-15%。

2. 精密铸造(失蜡铸造):优化蜡模脱模效率

  • 现状:失蜡铸造中,蜡模从模具中脱出时易变形(尤其是薄壁件,如航空叶片),传统脱模蜡润滑性不足,废品率达 8%-10%。
  • 突破点
    • 研发低摩擦系数脱模蜡(如聚四氟乙烯改性蜡),摩擦系数从 0.15 降至 0.08,蜡模脱模速度提升 30%,变形率降至 2% 以下。
    • 推出 “温敏型” 脱模蜡(在 60-80℃时粘度骤降),适配蜡模压制的加热模具(通常 50-70℃),喷涂后快速流平形成均匀蜡膜,覆盖死角(如叶片榫头)的能力提升至 95%。
  • 预期效果:精密铸造的脱模蜡用量占比可从 8%-12% 提升至 15%-20%。

3. 新能源汽车压铸:适配轻量化材料需求

  • 现状: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推动镁合金、铝合金压铸需求(如电池壳体、电机外壳),此类铸件结构复杂(多腔体、薄壁),传统脱模剂易导致 “拉伤”(脱模时表面划伤),合格率仅 85% 左右。
  • 突破点
    • 针对镁合金压铸(易氧化),开发抗氧化脱模蜡(添加稀土元素 Ce、La),在脱模同时形成抗氧化膜,铸件存放期(无防锈处理)从 7 天延长至 30 天,适配新能源部件的仓储需求。
    • 针对大型一体化压铸(如特斯拉 4680 电池壳体,单模重量超 100kg),推出高抗剪切脱模蜡(分子量提升至 10000 以上),在高压(120MPa)下不被金属液冲刷失效,脱模成功率从 88% 提升至 99%。
  • 预期效果:新能源汽车压铸领域,脱模蜡应用比例可从目前的 25%-30% 提升至 35%-40%。

三、成本优化:降低使用门槛,提升市场竞争力

脱模蜡因原料(如合成蜡、功能助剂)成本较高,价格通常比矿物油脱模剂高 30%-50%,需通过规模化、配方优化降低成本。

1. 规模化生产与原料替代

  • 采用 “大宗蜡 + 功能改性” 模式:以廉价石蜡(占比 60%-70%)为基料,添加少量高价功能助剂(如纳米填料占 5%-10%),成本降低 20%-25%,同时保持核心性能。
  • 回收再生技术:对精密铸造产生的废蜡(含脱模蜡)进行提纯(脱除杂质、调整熔点),再生蜡成本仅为新蜡的 60%,适用于中低端铸件(如五金配件),性价比提升至与矿物油脱模剂持平。

2. 优化使用工艺,降低单位消耗量

  • 开发 “高浓度 + 精准喷涂” 方案:传统脱模蜡需稀释 10-20 倍使用,浪费严重;新型高浓度脱模蜡(固含量 50% 以上)可稀释 50-100 倍,配合自动喷涂设备(如机器人精准定位),单位面积用量减少 40%,综合成本降低 25%。
  • 推出 “长效型” 脱模蜡:通过交联反应形成耐磨蜡膜,单次喷涂可支持 5-8 次压铸(传统仅 3-4 次),在批量生产(如汽车轮毂)中,换模间隙的喷涂次数减少 30%,工时成本降低 15%。

四、行业协同:构建 “材料 - 设备 - 工艺” 一体化方案

脱模蜡的应用依赖于配套设备与工艺参数,需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形成闭环。

1. 与设备厂商联合开发适配喷涂系统

  • 针对压铸模具的复杂型腔(如发动机缸体的水套、油道),联合机器人企业开发 “3D 轨迹喷涂设备”,配合高流动性脱模蜡(粘度≤50mPas),实现型腔死角 100% 覆盖,避免因喷涂不均导致的局部脱模失效,提升脱模蜡的实际使用效果。

2. 制定行业标准,提升认可度

  • 推动制定《铸造用脱模蜡技术要求》(如耐高温性、残留物限量、环保指标),规范产品质量,解决下游企业 “不敢用、不会用” 的问题。例如,某行业协会牵头制定标准后,华东地区压铸企业对脱模蜡的接受度从 60% 提升至 85%。

3. 提供 “定制化技术服务”

  • 针对不同企业的工艺特点(如模具材质、铸件材质、温度压力参数),提供 “脱模蜡选型 + 喷涂参数优化 + 效果检测” 的全流程服务。例如,为某新能源车企的镁合金电机壳体压铸线定制方案后,脱模蜡使用率从 30% 提升至 90%,铸件合格率从 85% 提升至 98%。

五、政策与市场引导:借力绿色制造趋势

  • 政策层面:推动脱模蜡纳入 “绿色铸造材料” 目录(如中国《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》),对使用环保型脱模蜡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或补贴,降低企业使用成本。
  • 市场层面:瞄准高端制造(航空航天、新能源汽车)对 “零缺陷铸件” 的需求,通过案例宣传(如某航空企业使用新型脱模蜡后叶片合格率提升 15%),强化 “高性能脱模蜡 = 提质降本” 的认知。

总结

通过技术升级(耐高温、环保化、多功能)、场景定制(砂型铸造、精密铸造、新能源压铸)、成本优化(规模化、工艺适配)、行业协同(标准 + 服务),脱模蜡在铸造与压铸行业的应用比例可从当前的压铸 15%-30%、铸造不足 10%,逐步提升至压铸 25%-40%、铸造 15%-20%。核心逻辑是:以性能突破填补现有脱模剂的空白场景,以环保合规性契合政策趋势,以综合性价比替代传统材料,最终在高端与绿色制造领域建立不可替代性。
上一篇:没有资料

把您遇到的难题描述给我们,专业工程师为您解答!